为深化师生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认知,搭建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的沟通桥梁,10月29日,我校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白庚胜来校,举办题为《文化遗产的活化与转化》的专题讲座。学校党委书记、省政府督导专员喇明清主持讲座,22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共同探寻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密码。
▐ 白庚胜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和日本筑波大学双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纳西学学会会长、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新时代文化战略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务。因卓越的文化贡献,于2025年9月16日被授予年度“环球人物”。
讲座中,白庚胜教授围绕“文化遗产的活化与转化”主题,以跨时空、多学科、国际化的开阔视野,用诙谐的语言、流畅的表述、严密的逻辑,向现场听众娓娓道来。
他在讲座中梳理了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概念体系,以其深厚的阅历并结合自身长期实践经历,全面分析了文化遗产在价值、社会、产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活化与转化的重大意义。他表示,文化遗产具有行政、教育、文艺、市场、科技五个主要维度的活化转化路径,可以在政治、社会、经济、审美以及精神等领域产生效益。他还通过筷文化、酒文化、建筑文化等实例分析,指出“活化文化遗产不仅能促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他强调,“活化”不是简单复刻,而是在尊重传统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转化”不是盲目跟风,而是让文化遗产适配现代生活场景的价值重构。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时保护下来,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活化与转化。
白庚胜教授的讲座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意义,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高层次、宽领域的思想启迪。
学校党委书记、省政府督导专员喇明清代表学校对白庚胜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和工作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指出,白庚胜教授的讲座让我们现场观众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遗产及其活化与转化,是共同谱写中华文明宏大篇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独特的传统价值、审美智慧与民族精神,是承接历史与未来、凝聚认同与力量的重要精神纽带。他的讲座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中“两个结合”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提供了理论梳理与实践启示。


培训现场
现场师生纷纷表示,讲座内容详实、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让大家对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未来,学校将以此次讲座为新的起点,扎实推进文化育人工作,通过举办高质量学术活动,深化文化遗产教育,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融合,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